“我这把年纪,没想到还能遇到个知心人!”陈阿婆一边翻着手机,一边感慨。可惜,这份温情最后变成了40万的空白存折。7月20日,上海普陀警方破获一起专骗老人的网络诈骗案,68岁的陈阿婆成了受害者,而她口中的“干儿子”袁某,不过是个满嘴跑火车的推销员。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,不禁让人直呼:孤独的晚年,到底该怎么防?
你说现在老年人的生活多丰富?网上找养老院、刷视频、聊微信,看起来挺时髦。但对像陈阿婆这样的独居老人来说,“网络社交”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。袁某就是抓住了这个漏洞。他先装熟:“我和养老院负责人关系铁,可以帮您免点钱。”再假装关心:“您身体还好吧?有啥需要尽管说。”一来二去,把自己活生生包装成贴心小棉袄,还主动上门探望——这套路,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据2025年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,其中独居老人比例逐年攀升,达到23.8%。孤单,是很多银发族挥之不去的小烦恼。而骗子正是瞅准这一点下手。“陪聊天”“帮办事”“认亲戚”,听着暖心,其实步步设套,让不少老人一步步掉进陷阱。
咱们换个角度想:如果不是因为身边缺少家人的陪伴,如果社区服务能做到位,有多少像陈阿婆这样的悲剧会发生?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曾做过调研,有80%的受访老人表示,希望有人能经常陪他们聊聊天、带他们看看病,但现实中,大多数只能靠网络寻找安慰。这种需求被不法分子利用后,就变成了一出出令人唏嘘的大戏。
别以为被骗只是偶然。据民政部2025年度白皮书统计,每年至少有2.6万起针对老人的电信和社交诈骗案件发生,被骗金额累计超过18亿元(国家统计局核准)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像陈阿婆一样渴望温情却遭遇冷漠的人生故事。有网友调侃:“防盗门挡得住贼,却挡不住‘干儿子’。”
说到底,这不仅仅是法律问题,更是社会治理和家庭支持体系的问题。一方面,我们要加大打击力度,让骗子无处遁形;另一方面,也要反思,为啥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网上寻求情感寄托?难道真的没人关心他们吗?
就拿适老化改造来说吧,现在国务院推出补贴申领指南,各地都在推广浴室防滑条、小区助餐点等举措。但光硬件升级还远远不够,人文关怀才是真正治本之道。我认识78岁的李伯,自从社区志愿者每周来家里坐坐,他连电视都懒得开,说话也比以前精神多了。可见,只要有人用真诚对待长者,他们根本不会给陌生人机会钻空子。
当然啦,不少年轻网友也吐槽,“爸妈太容易相信别人,一言不合就转账”。但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,上一次耐心听父母讲废话是什么时候?当代银发族并非信息闭塞,只不过内心太需要被关注,被理解。所以啊,与其指责他们“不懂防骗”,倒不如给他们多一点实际行动上的陪伴与帮助。
未来养老路怎么走,绝不是靠一个APP或者几句客套话就能解决。从家庭到社区,从政策到科技,都应该形成合力,把那些藏在屏幕背后的孤单慢慢赶走。如果哪天你发现身边长辈突然热衷于“网恋”、“认亲”,别急着批评,多问一句:“最近过得怎么样?”或许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护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我们的父母真的需要一个“干儿子”才能安心晚年,那我们又算什么样的孩子呢?对此你怎么看?
#百家号银发科技#
关联词条: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
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