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,麻烦您先点击右上角的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,还能带给您更丰富的阅读体验,非常感谢您的支持!
1960年,英国著名的蒙哥马利元帅访华,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待。当谈及军事话题时,蒙哥马利问道:“您指挥过这么多重大战役,哪一场最让您引以为豪?”蒙哥利原以为毛主席会提及那些著名的三大战役,却没想到毛主席笑着说:“当然是四渡赤水。”
实际上,四渡赤水的规模虽然不算最大,却在军事历史上堪称奇迹,是毛主席智慧与胆识的完美体现。甚至后来,美国西点军校曾多次模拟这场战役,结果全都失败了,因为在模拟中扮演红军的方总是败北,始终无法重现历史上四渡赤水的胜利。
那么,毛主席为何会选择四渡赤水?这场战役究竟有多么高明?
1935年1月,遵义会议召开。这次会议结束了李德、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,确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,这是红军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。然而,彼时的红军正处于极度危机之中,命悬一线,随时面临被消灭的危险,整个革命事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境。
经过多次惨烈的战斗,中央红军的兵力锐减至仅剩约3万人,而他们所面对的敌人,是由蒋介石亲自督战、人数高达40万的国民党军队。
展开剩余88%北面,川军把守泸州,断绝了红军北上四川的通路;东边,湘军进入黔东,控制铜仁,阻止红军与湘西的红二、六军团会合;东南方向,黔军和桂军把守都匀一带,堵截红军向广西挺进;西南侧,滇军严阵以待,封锁红军通往云南的路;南面,薛岳率领的中央军驻扎贵阳,牵制各路军阀,随时准备一举歼灭红军。
中央红军四面楚歌,补给断绝,装备匮乏,兵力远逊敌军,仿佛走进了死胡同。
但毛主席却在这危局中看到了一线生机。
蒋介石集结了湘、黔、桂、川、滇五路军阀军,加上中央军,总兵力超过40万,看似优势明显。然而,这支庞大的联军内部却极度不和谐。
蒋介石铁心要一举歼灭红军,但他根本不信任这些军阀,除了想消灭红军,一旦机会成熟,他还想借机削弱军阀们的势力,把他们一网打尽。
军阀们自然也心知肚明,他们明白自己充当的是“炮灰”,一旦消耗殆尽,便要被蒋介石清算。相比于消灭红军,他们更在乎的是保住自己的地盘。
简而言之,蒋介石和军阀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,而军阀之间也互相猜忌,这为红军创造了反败为胜的契机。
遵义会议后,红军主动放弃遵义,向土城方向挺进。黔军见状急忙去“收复”遵义,顾不上追击红军。
1935年1月29日凌晨,红军首次从元厚、土城一带渡过赤水河,向川滇交界扎西方向推进,做出要北上四川的假象。
蒋介石迅速派川军和滇军前去阻拦,但毛主席早有预判。在川滇军队向西侧调动时,红军突然转向东进,第二次渡过赤水河,这就是著名的“二渡赤水”。
红军虚张声势,重新进入贵州境内,而川军和滇军因为顾虑地盘问题,未敢紧追不舍。
蒋介石原以为红军会继续北上四川,没想到他们竟然反攻回遵义,打了他个措手不及。
他急忙命令川滇军东追,同时命令王家烈率领黔军两个师守住遵义和娄山关,阻止红军东进。
但黔军战斗力本就有限,指挥混乱,刚到前线便遭红军强力攻击。
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迅速击溃滇军,占领娄山关、遵义、桐梓等地。得知此消息,毛主席激动地写下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:
“西风烈,长空雁叫霜晨月。霜晨月,马蹄声碎,喇叭声咽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从头越,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。”
紧接着,湘系军阀何键仓促赶来,两个师突进遵义附近,尚未撤退便被红军在庄铺一举歼灭,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补给,红军实力大增。
蒋介石听闻此事勃然大怒,剥夺薛岳指挥权,亲自指挥进攻,但依然难有突破。
3月16日至17日,红军再次突围,第三次渡过赤水河,向川西南方向挺进。蒋介石以为红军意图北渡金沙江,迅速派重兵封堵。
然而,红军却突然折返回贵州,第四次渡过赤水河,这次目标直指贵阳,直逼蒋介石所在。
国民党军主力集中在西线,根本没料到红军会回头进攻,局势顿时陷入被动。
蒋介石为了彻底消灭红军,把中央军派出,留下贵阳只有黔军两个团,难以抵御红军猛攻。
他虽渴望剿灭红军,但丢掉生命代价太大。虽能乘飞机逃离贵阳,但一旦逃跑,国军必乱,围剿计划全泡汤。
更何况,党内派系斗争激烈,若消息传出,蒋介石的权位恐难保。
蒋介石陷入两难,只能拼命呼叫部队撤回贵阳防守,但各路军队距离太远,无法及时赶到。
桂军离得最近,但蒋介石明白桂军头目李宗仁、白崇禧长期与自己争权,若让桂军进城,恐引发兵变。
于是,蒋介石唯一的依靠是西面的滇军。他赶紧打电话给滇军头目龙云,请求派兵“护驾”。
龙云与蒋介石关系虽合作,但并非中央军成员,二十多年来的多场战争使他深谙权谋。
龙云明白毛主席这次行动是声东击西,表面要进攻昆明,实则是要渡金沙江北上四川,借此吸引滇军撤回云南防守。
蒋介石吓得调回前线部队护卫贵阳,滇军主力被抽走,云南防线松动。
即使龙云看穿红军的策略,他也不会通知蒋介石。若蒋介石下令全力拦截,滇军与红军必将两败俱伤,龙云则可坐收渔利。
蒋介石率领40万大军南下,若红军进入云南,龙云的“云南王”地位岌岌可危。
因此,龙云更希望红军北上四川,保障自己云南的安全,自然不会帮蒋介石拦截红军。
毛主席正是看准了这一点,部署出奇制胜。
果然,龙云不仅未阻拦红军,还派出两辆军用卡车赴前线“劳军”,这两车物资被红军夺得,里面有粮食、药品、武器弹药和四川省详细地图,极大缓解了红军的困境。
随后,毛主席率军顺利渡过金沙江,进入川藏交界地带,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,红军长征进入新阶段,“四渡赤水”圆满成功。
此战役随后成为世界各国军事研究的典范。2016年,一位美国西点军校退休教官透露,美军多年来一直钻研毛主席的战术,尤其是四渡赤水。
然而,所有模拟都以失败告终,因为红军的战局实在艰难,实力悬殊。
美军的失败说明,他们太过依赖理性计算,只看重兵力数字,忽视了战争中人心的重要作用。
毛主席不仅激发了红军的高昂士气,更巧妙利用国民党军阀之间的矛盾,将敌人分化瓦解,减少红军阻力,成就了四渡赤水的传奇。
《孙子兵法》云: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”毛主席无疑是这“上兵伐谋”的杰出典范。
最后提醒,按照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和我有更多互动时,才能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别忘了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后续更新。
本文由“愚鉴”原创首发,已在全网开启版权保护,未经许可,任何人不得转载或搬运,侵权必究!
发布于:天津市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