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中医学角度,我们可以分析一些病例,比如:
一、麻:表明气能过来,而血过不来。二、木:麻得厉害了,就是木,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。三、酸:表明经络是通的,但是气血不足。四、胀:表明气很足,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,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。五、痛: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六、痒: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,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。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。
中医体质学认为,体质现象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,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。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,决定了我们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,也决定了患病之后的反应形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。
夏季天气炎热,各类细菌、病毒生长繁殖快,水源、食物、环境容易受污染,一不小心就病从口入,加上夏季湿热之气较盛,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导致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。加强胃肠道的自我保健,顺利度夏,有以下几点建议。
调饮食,防暑湿“暑”为夏季之主气,为火热所化,独发于夏季。“湿”为长夏之主气,尤其在南方,天气炎热又多雨,湿邪重浊黏腻,容易伤害脾胃功能。因此,宜多吃清热利湿的之物,如冬瓜、丝瓜、薏苡仁、赤小豆。夏季出汗多,易耗伤津液,需适当吃酸甘食物,如番茄、柠檬、草莓、乌梅、葡萄之类,酸味能敛汗、止泻、养阴,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,又能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。
勿贪凉,护脾胃《素问·举痛论》云:“寒气客于肠胃之间,膜原之下,血不能散,小络急引,故痛。”说明我们的胃肠道最怕寒冷。长时间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,很容易体表受凉,吸入凉空气也会导致腹泻腹痛现象。所以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,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,尤其要注意腹部、脚底和臀部的保暖,不随意坐在冰凉的地面上、不坐冰垫;不要过于贪凉饮冷,不吃生冷、冰镇食品,以免损伤脾胃而发病;在食用海鲜时可加些生姜、紫苏等中和寒性。
空调出多了,这样做在空调房待的时间过长,不运动,少汗出,当从感受风寒施治,可饮热姜汤;或用淡豆豉15克+大葱白三根,共水煮,水开后5分钟关火,频服代茶饮,第二天症状就会消失。
夏季睡眠
夏至起居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,宜晚睡早起,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。午睡是夏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,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,又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。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以30~60分钟为宜。需要注意的是,夏天无论多热,都不可以袒露在外,可在腹部盖上毛巾被,以免受寒。
所以在夏至这段时间,因为阳气也盛于外,所以要保护好阳气。再往后进入伏天,酷暑要到来的时候,一定要消夏避暑,同时也要养心宁神,避免暑气伤阴。健康的度过整个夏天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